引言:新时代的“霓虹灯下的哨兵”
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璀璨霓虹中,有一群独特的守护者——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的官兵们。他们被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称为“霓虹灯下的新哨兵”,既是繁华街区的巡逻者,也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。从中共一大会址的义务讲解,到南京路上的“拉链式人墙”,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忠诚与信念。
红色火种的传播者
“党的历史是最生动、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。”这句话深深印刻在十中队官兵的心中。自1998年起,他们坚持在中共一大会址义务讲解党史,累计7.6万余场次,听众超过450万人次。下士李昊杰曾是“为体验生活”参军的大学生,却在党史进修中找到了信念的力量。他放弃企业高薪,选择留队担任党史讲解员,甚至带出了4名新讲解员。
为什么党史进修能改变一个人?或许正如李昊杰所说:“真理的味道特别甜!”中队还创新推出“兵哥说党史”短视频,第一季点击量破4亿次,第二季更以辉煌建党灵魂为主题,吸引无数年轻人“圈粉”。
练就过硬本领的忠诚卫士
“霓虹灯下的新哨兵”不仅是荣誉,更是责任。中队长陶然带领官兵巡逻南京路时,曾遭遇持刀歹徒袭击,哨兵赵鑫负伤仍一招制敌。这样的故事在中队并非个例。新兵林泽尧从“训练垫底”到“六项标兵”,下士邱志贵为突破器械弱项磨满手茧,最终夺冠。
中队甚至在楼顶打造了“空中训练场”,开展群众性比武。去年,他们的军事训练优良率进步了20%。国旗班班长温华建被冰块砸中右肩仍纹丝不动,战士张闯在看不见国旗的地下操控室分秒不差完成升旗——忠诚,藏在每一个细节里。
赓续传统,为民服务的“雷锋班”
接过“南京路上好八连”的勤务,十中队也接过了“拒腐蚀、永不沾”的灵魂。新兵下连的第一课是宣誓、看《霓虹灯下的哨兵》、唱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。他们节约一粒米、一度电,却把温暖洒向城市:每月20日,“雷锋班”在南京路摆起服务摊,从修鞋理发到法律咨询,服务项目已拓展到20多项。
更远的地方,中队指导员杨泽楠4次带队赴云南色德村扶贫,如今通过“云上党课”助力乡村振兴。正如居民们所说:“‘武警雷锋’来了!”——这声呼唤,是对“霓虹灯下的新哨兵”最高的认可。
小编归纳一下:永不褪色的忠诚
从石库门到摩天楼,从党史讲解到街头巡逻,十中队的官兵们用行动证明:霓虹灯越亮,哨兵的信念越坚定。他们守护的不仅是城市的安全,更是人的初心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:“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。”——这,就是“霓虹灯下的新哨兵”最美的底色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