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景舟是现代最著名的紫砂壶大师 顾景舟匠心独运,揭秘一生创作的紫砂壶数量与绝技
在紫砂艺术的殿堂中,顾景舟的作品如同璀璨的明珠,总能引发市场的强烈关注,被誉为“点泥成金”的顾景舟,其作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,成为紫砂界的传奇,让我们通过几件代表作,深入解析这天价背后的奥秘。
顾景舟的作品不仅传承了传统的泥绘、点彩、镶金等工艺,更巧妙地融合了其他工艺的贴花、镶嵌手法,甚至运用现代科技如电脑雕刻,实现了古今交融的奇妙效果,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,使得紫砂壶的收藏价格前景广阔,成为收藏家们争相追逐的珍品。
名头响亮的人做出的壶天然比一般匠人的壶卖价更高,已故紫砂大师顾景舟的一款石瓢,就被拍卖出90万元的天价,在投资收藏紫砂壶时,考虑制壶之人的名气是至关重要的,这也要求投资者具备“慧眼识真”的能力,由于名气越大的人所做之壶,被仿冒的几率也会更大,一旦仿冒的名家壶被拆穿,其价格便会一败涂地。
在当代,紫砂壶艺术也涌现了一批制壶大师,如顾景舟,他仿制的供春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价曾达20万港币,令人不禁想象,供春的真品该是怎样的天价!20世纪80年代中期,东南亚等地兴起一股收藏紫砂壶的热潮,紫砂器皿市场极为火爆,价格飚升,明清名家的作品升至数万甚至数十万港币。
顾景舟为何而一生未做掇只壶?
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对邵大亨的推崇备至,他小编认为‘宜兴紫砂壶艺概要’里面赞誉其作品的集大成之功,对其技艺高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,邵大亨的“大亨掇只壶”,长一尺,高六寸,色泽深沉,造型古雅,凝聚了他的独特审美和卓越技艺。
著名紫砂巨匠顾景舟曾评价邵大亨:“大亨以后百五十余年中,无有超越他之上者。”可见邵大亨的制壶工艺早已得到后世的推崇,遗憾的是,邵大亨壮年辞世,留存后世的作品寥寥无几,《宜兴县志》里提到的掇只壶,虽说是“一壶千金”,可多年来深 * 间,几乎很少有人亲眼见过。
据《宜兴县志》记载,这把掇只壶是邵大亨传世作品中体型最大、制作最精的一把紫砂壶,一壶千金,几不可得,被誉为壶中之王,最初该壶由宜兴蜀山镇丁松林先生收藏,抗战时赠予其好友潘序伦,八十年代被许四海以3万买下,而当时顾景舟一把壶才不过百元,许四海收藏大亨壶半年后,有人愿出8万求得。
顾景舟:紫砂壶界“一代宗师”
1、顾景舟,紫砂壶界的一代宗师,他的作品脱俗朴雅,仪态纷呈,造型古朴典雅,雄健严谨,线条流畅和谐,大雅而深意无穷,散发着浓郁的东方之美,顾景舟(1915-1996),原名景洲,别称曼希、瘦萍、武陵逸人、荆南山樵,自号壶叟、老萍,他是宜兴紫砂名艺人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。
2、顾景舟,原名顾景洲,1915年诞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,在中国紫砂陶艺的历史长河中,他独具一格,以其众多的艺名著称,如曼晞、瘦萍、武陵逸人、荆南山樵及壶叟等,这在历代紫砂陶艺家中实属罕见,他曾创立自怡轩这一艺术堂号,以此自得其乐,展现了他的独特艺术追求。
3、顾景舟,原名顾景洲,别称曼希、瘦萍、武陵逸人、荆南山樵,自号壶叟、老萍,宜兴紫砂名艺人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工艺美术大师,18岁拜名师学艺,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,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。
4、顾景舟是二十世纪紫砂行业的一代宗师,市场上的顾景舟壶真的少,他的壶价格不菲,因此1968年顾景舟紫砂壶如果是真迹的话是很值钱的,顾景舟(1915-1996),原名景洲,后改名为景舟,别称:曼希、瘦萍、武陵逸人、荆南山樵,自号壶叟、老萍。
颀景舟紫砂壶
在紫砂壶收藏领域,顾景舟的作品尤为引人注目,近年来,顾景舟的紫砂壶价格不断攀升,2023年,一件顾景舟的作品甚至拍出了9000多万的价格,这足以证明其市场价格之高,而在七八年前,顾景舟的一些作品也已达到了百万级别的价位,可见其收藏价格之大。
顾景舟的紫砂壶在艺术品市场中备受青睐,价格区间大致在50万至100万元人民币,这一价格范围反映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与收藏价格,顾景舟是中国现代紫砂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,其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、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,紫砂壶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。
原材料:真品顾景舟紫砂壶主要采用安溪地区的二等黄泥(表面显深 * ),其内外纹理均匀协调,相比之下,假品通常使用低质的黄泥,表面颜色浅淡,有烧制痕迹,纹理紊乱不均,造型:顾景舟紫砂壶的造型独树一帜,若壶型与顾景舟的风格不符,或尺寸明显偏小,此类壶多为假品。
壶的制作工艺、款识以及整体风格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,顾景舟的作品通常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实用性,如果壶的工艺粗糙,或者与他已知的作品风格差异过大,也应警惕,鉴定紫砂壶真伪一个复杂的经过,除了专业聪明和经验之外,还需要借助一些科学手段,如X光检测、热释光测定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