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社会思想史梁启超的社会思想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思想史梁启超的社会思想? 中国社梁启超于学术研究涉猎广泛,在哲学、文学、史学、经学、法学、伦理学、宗教学等领域,均有建树,以史学研究成绩最著。 1901至1902年,先后撰写了《中国史叙论》和《新史学》,批判封建史学,发动“史学革命”。 欧游归来之后,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,研究重点为先秦诸子、清代学术、史学和佛学。 梁启超在文学学说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觉悟,首倡近代各种文体的革新。文学创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:散文、诗歌、小说、戏曲及翻译文学方面均有作品德世,尤以散文影响最大。梁启超的文章风格,世称“新文体”。这种带有“策士文学”风格的“新文体”,成为五四以前最受欢迎、模仿者最多的文体,而且至今仍然值得进修和研究。 在书法艺术方面,梁启超早年研习欧阳询,后从学于康有为,宗汉魏六朝碑刻。 赋税想法 他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规则,实行轻税、平税政策,而反对与民争利的“固民所急而税”的传统见解。指出“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,必豁免其税以便民。中国则乘民之急而重征之,如盐政之类是也。亦有西人良法美意,为便民而起,而中国视为助帑之计,行之而骚扰滋甚者,如今之邮政之类是也。”他提出应仿效英国实行平税政策,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强。这是一种把经济进步放在首位,财政税收放在其基础之上的见解,对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。 梁启超认为公债也是一种赋税,所不同的是“租税直接以赋之于现在,而公债则间接及赋之于将来”,“不过将吾辈今日应负之义务,而析一部分以遗诸子孙云尔”。但他承认公债对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,“租税尽其力于一时,公债将纤其力于多次”,因此他认为公债虽然增加了后代的负担,但也有利于后代。 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,被认为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奠基人其中一个。,同时梁启超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,在诸多领域都有非凡的想法及学术贡献。 新闻言论想法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改革家,同时也是新闻史上重要人物,对中国早期报刊政论文有巨大贡献。从事报刊活动27年,一生创办领导报刊17种,被誉为“言论界之骄子”,创时务文体,中国早期新闻学者戈公振小编认为‘新闻学撮要’里面评价:“我国报馆之崛起,一切想法的发达,皆由先生启其端”。 梁认为报刊的功能是:“去塞求通”,其两大天职是“监督政府”、“向导国民”。其办报四大规则:“宗旨定而高”、“想法新而正”、“材料富而正”、“报道确而速”。健全舆论五本:常识、诚恳、直道、公心、节制;宣传艺术:浸润法、煽情法。 中国早期证券市场 梁启超说:“华人不善效颦,徒慕公司之名,不考公司之实。”;“托拉斯者,原语为trust,译言‘信’也….,多数之有限公司互相联合,而以其全全委托少数之人,为众用信用者。故得是名。” 宣统二年,梁启超写了一篇文章谈股份有限公司。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在强而有力的法治民族才能生存。而中国,不知法治为何物。股份有限公司,必须有责任心强因的国民才能够成功。

赞 (0)
版权声明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