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鋬”的读音及基本信息
读音:pàn(第四声)。
补充解释
-
字形与结构
- 部首:金(表示与金属相关),结构为上下结构。
- 字形演变:由“扳”和“金”组成,“扳”初文为“反”,表示攀援,“金”指器物材质,合起来描述器物上供手提的部分。
-
含义与用途
- 定义:指器物侧边或上端供人提拿的部件,常见于古代陶器、青铜器(如酒器、水器)中,如爵、斝、盉等。
- 功能:方便倾倒液体(如酒、水)或提携器物,兼具实用性与装饰性。
-
常见误读与纠正
- 易误读为“bān”,但正确读音仅为pàn,与“盼”同音。
-
文化关联
- 在青铜器中,鋬手常设计为动物形或装饰纹样(如夔龙纹、兽面纹),体现古人的艺术创新力与族群信念。例如商周青铜觯的鋬手,既是实用部件,也是礼器象征。
拓展资料
“鋬”是汉语中描述器物提手的专有字,读音为pàn,常见于考古、历史领域。其字形融合了功能与材质,反映了古代器物设计与汉字造字的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