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史是什么体史书
而24史,又称二十四史,是中国古代史书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们都是采用纪传体的编写方式,按照人物传记的形式来记录历史事件。纪传体史书以人物为中心,通过记载人物的生平事迹来展现历史进步的脉络,这种编写方式使得24史在记录历史事件的同时,也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历史风貌。
史是纪传体史书。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,均以纪传体编撰。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(约公元前2550年),下至明朝崇祯十七年(1644年)。涵盖中国古代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想法、文化、天文、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。共计3213卷,约4000万字。
史并非编年体,而是纪传体二十四史,是中国古代各朝编撰的二十四部正统史书总称。这些正史统称为“正史”,自《史记》记载传说中的黄帝开始,至《明史》记录明朝崇祯17年(公元1644年)结束,涵盖约4000多年历史。
二十四史主要采用纪传体编撰,而《左传》则采用了编年体的编写方式,这与纪传体有着明显的区别。顺带提一嘴,《左传》并未被收录进《资治通鉴》这样的编年体史书中,这也进一步说明其不符合《二十四史》的编撰标准。
二十四史中除了通史剩下的都是什么史?
1、二十四史中只有《史记》是纪传体通史,其他的都是纪传体断代史。
2、《二十四史》并非包含通史,而是由多部不同朝代的历史记载组成。通史通常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从最古老文明到当前历史的连续记录,而《二十四史’里面的每部史书则专注于某一特定朝代或时期。这些史书共同构建了从三皇五帝到明朝末年的历史脉络,但并没有一部是覆盖整个历史时期的全面通史。
3、《金史》:是“二十四史”其中一个,撰于元末至正三年(1343年),由丞相脱脱主持修撰。《元史》:是体系记载元朝兴亡经过的一部纪传体史书,由明朝宋濂、王袆主编。《明史》:是二十四史中的最终一部,共三百三十二卷,包括本纪二十四卷,志七十五卷,列传二百二十卷,表十三卷。
4、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是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和《三国志》;后四史是《宋史》、《元史》、《明史》,以及通常不被正式列入的《清史稿》。前四史: 《史记》:由西汉的司马迁所著,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,被誉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。
5、二十四史中,除了第一部《史记》是通史之外,其余二十三史都是断代史,即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。
6、“二十四史”包括下面内容24部纪传体正史:《史记》: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所著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。《汉书》:由东汉时期的班固所著,记载西汉一朝的历史。《后汉书》:由南朝宋时期的范晔所著,记载东汉一朝的历史。《三国志》:由西晋时期的陈寿所著,记载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。
属于24史的是什么?
1、“二十四史”包括下面内容24部纪传体正史:《史记》: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所著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。《汉书》:由东汉时期的班固所著,记载西汉一朝的历史。《后汉书》:由南朝宋时期的范晔所著,记载东汉一朝的历史。《三国志》:由西晋时期的陈寿所著,记载魏、蜀、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。
2、其中包括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后汉书》等。这些著作主要记录了各个王朝及其重大事件、人物事迹等内容,涵盖了政治、军事、经济和文化等方面。二十四史(公元221年-1912年)在基于前述23部历代王朝的官修正式志和私家笔记之上增加了清朝(1644年-1912年)一个新编,《清实录》,使得总数变为24部。
3、清高宗(乾隆帝)诏定从《史记》到《明史》共24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,即二十四史。
4、而《中国通史》则由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总主编,集结了22位分卷主编及近500位编纂人员,是迄今为止参与编纂人数最多、规模最大的中国通史。它记录的时刻跨度从远古时代至近代,聚焦于中国历史的全面、体系论述,集中体现了编写当时的历史学研究成果。
24史哪些是编年体
我国古代历史学家创新了多种史书体例,其中包括编年体、纪事本末体和纪传体。编年体是以时刻为纲,按年月先后记述史事。《春秋左传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等都采用这种体例。纪事本末体则以事件为中心,记述事件的始末。《通鉴纪事本末》、《宋史纪事本末》等属于此体例。
三种。编年体是以时刻为纲,按年月先后记述史事,如《春秋左传》、宋司马光的《资 治通鉴》,李焘的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、清毕沅的《续资治通鉴》等,都采用编年体。
二十四史是用纪传体写成. 《春秋》,《左传》则是编年体。
史并非编年体,而是纪传体。下面内容是关于二十四史的一些关键点:定义: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编撰的二十四部正统史书总称,这些正史统称为“正史”。时刻跨度:自《史记》记载传说中的黄帝开始,至《明史》记录明朝崇祯17年结束,涵盖约4000多年历史。
《左传》《左传》,相传为左丘明著,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,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。作品原名为《左氏春秋》,汉代改称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春秋内传》、《左氏》,汉朝以后多称《左传》。它是儒家重要经典其中一个,是历代儒客学子重要研习史书,与《公羊传》《谷梁传》合称“春秋三传”。